顯示具有 親密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親密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期待對方如我所願,因為我們渴望共生......



當童年最初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的「共生」體驗不夠完整時,往往越會讓我們在成年之後極度渴望、依賴親密關係,來修復童年的缺憾。

然而隨著共生狀態的融合感出現,無法融合的焦慮也出現,

當對方無法如果我們所願,我們開始意識到彼此的差異。融合感減少,焦慮、衝突也就開始出現。

接著,我們對對方的「期待」出現。

這些「期待」背後,其實是為了減少自身焦慮的「控制」。

焦慮讓我們升高對對方的掌控,不論是以強或是示弱的方式。

然而對關係的操控和佔有只能是一時的,當我們進入操控模式,那是全然的「自我中心」的投射狀態,對方的面貌已然模糊。這也必然預告著關係的疏離。這不論在親子或是親密關係中,都是常見的現象。

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讓自己強大:成為關係中的主人,獲得真正安樂。

  


*感謝宅藝療課程學員分享作品

每一段關係的開始,都有表面與隱藏在深處,多半連自己本身也不知道的需求被啟動。因此我們會感到一段關係的開始往往「莫名其妙」,有許多難以言喻的chemisty在其中發生。

而那些隱藏需求,往往才是影響關係會如何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因此,每一段關係都有無法預期的風險的成分。

從人際交換的供需理論來看,越能提供這些需求滿足者,會在關係中站在主導的地位,成為「主人」。因此從表面上看起來,我們會發現要掌握關係中的最大利益就是:「最小在乎原則」。「認真就輸了」;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速寫與愛戀




颱風尾,不時吹起一陣大風。竹子叮咚作響。
微微秋涼,在石椅上,速寫生命力旺盛的姑婆芋。
速寫迷人之處,在於一提起筆,你的世界就只有眼前所鍾愛的景致,並且逐漸與之融合。
這與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所追求的高峰經驗,不是很像嗎?

「就是那個情感的大海(emotional sea),我們所渴望回歸的合一狀態。共生或結合(fusion)的經驗或又被稱為融合(merge),Federn(1952)稱為自我界線(ego boundary)的模糊化(blurring)。在一個未分化的混雜經驗裡,自體和他體融合了。Freud(1930)稱之為「海洋般的經驗」(oceanic feelings)。」--摘自<<人我之間>>。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今日何如?


有時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會帶來溫暖。那是因為你能感受到其中蘊含著的深情。

水與墨的單純,可能讓人沉靜,引領人進入細微的感受之中。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真我(True self)和假我( false self)

純真,水彩,2014。
真我(True self)和假我( false self)是 英國兒童精神分析師D. W. Winnicott.在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概念。他用真我來描述一種自發真誠的自我感受,感到活生生,擁有真實的自我。而假我被溫妮考特視為一種防衛的門面,在極端的狀況中假我讓人感到缺乏自發性,了無生氣和空虛。
溫妮考特將認為真我根源於嬰兒初期的生命經驗,包括血液流動和肺臟呼吸,他稱之為單純的活著。在其中嬰兒創造了一個現實:一種生命是值得活著的感受。 嬰兒出於直覺自發地、非語言的姿態,若被母職所回應,則成為真我發展的基礎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宅藝療旅行


戶外寫生是藝術創作上常進行的活動,藝療師會在特定時機將藝療的場域由藝療室拓展到戶外,以促進案主的轉化。藝療重視環境因子,戶外環境可能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進行環境轉換的時機及期程,需要藝療師針對案主的最大利益進行評估。
宅藝療(自我療育)脈絡中,將休閒生活拓展到戶外,或城市綠地、或山上海邊,特別是大自然之中,常能引發案主自我療癒的力量,稱之為宅藝療旅行
我們親暱地稱地球為母親,確實很有道理。我們從她身上孕育、成長、接受她無條件給予的一切。若能回歸大自然母親懷抱之中,將之作為過渡性空間,重新經驗她對我們的滋養、經驗與她的和諧互動、經驗與她的衝突與合解,也就可能獲得了Winnicut所說的,「再撫育(reparenting)」的經驗。

宅藝療旅行中常運用:觀察與欣賞、蒐集(不採摘)、寫生、拼貼、攝影等藝術活動,有時亦運用身體工作,增進參與者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以促發再撫育的移情關係。

在大自然中,你是否能自在放鬆、感到滋養?
我們亦可能遭遇許多限制或不如預期,你會如何應對? 是否想要控制一切或是隨遇而安?
我們能否經驗到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

母親會回應我們,但並不會總是滿足我們一切需求,於是我們學會了調整自我中心,接受她不會總是如我們所願,能學習同理尊重她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就是最初客體關係的學習,也成為我們往後人際關係發展的基石。若早期未能有適當環境讓我們學到這個部分,就可能影響往後人際關係人格的發展

讓我們時常重回自然母親的懷抱,接受她的撫育,重新長大吧!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Love for Free~幸福青鳥課畢業作品



女孩H有著大大地眼睛,她在青鳥課程尾聲時所做了這個影片,配上了Nylas樂團的.Love For Free,我忍不住看了好多次。

『我打翻一片海洋 變成星星的淚光
我剪下了一抹斜陽 貼在你泛黃的薄暮上
我吹起一陣白雪 在你的眉毛中間盪鞦韆
我偷走黑夜的漫長 塗在你濃密的頭髮上
啦啦啦啦
讓我看你快樂的模樣 填滿了陽光
你張開你的臂膀 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
我要好好想一想 給你什麼顏色的天堂
種一朵花在你手上
當你微笑時隨風飄揚
當你皺眉時隨風流浪

你揚起整片海洋 用春天化妝我臉龐
我要和時間玩那捉迷藏
永遠 永遠永遠記得這光亮

啦啦啦啦

不知是有意識或是巧合,看到這歌名,讓我想起一開始時,就覺得H是為了尋愛而來。
在這兩個月間,我倆在工作室、在Skype、在光紙之中,同在一起。
在看似隨性撕貼當中,走過陰影與光亮沉重與輕盈混亂與合諧
也許是這過程,讓H的心重新經驗到Love在心中滋長。在心中長出愛,洋溢在愛中。不論歡樂悲傷、可以嬉戲、可以夢想,可以在愛中自由。
H的面前,還有大片大片的未來。而創作總是可以讓我們暫停下來,和時間捉迷藏,也永遠記得內在的光亮!

感謝H慷慨分享影片,為尊重其隱私,請勿任意轉載。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召喚幸福青鳥

    在MSN上與高中死黨聊天,幾個三十出頭的單身女子,說:生活又厭、倦、累、病。一個剛放洋歸國,待業中;一個工作永遠做不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三十幾歲,從青春步入熟女。
    好朋友們一個個結婚了,年幼的小孩一個個蹦出來,初為人母,滿口媽媽經。越來越多人教你阿姨,聚會時北鼻買地爬、小東西的喝奶拉屎一顰一笑才是主軸。
周圍親朋長輩見妳年事已高,親近的碎碎念勸婚施壓,疏遠的含蓄祝妳"桃花盛開"。看著節節落後的時程表,真是百感交集...
就沒辦法真心感覺幸福嗎?

問題是,妳想要怎樣的幸福?



這瞬間、你看見青鳥是什麼模樣?


註:圖片出處 "Rodliz Don Cain / Blue-Bird-Landing",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