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真我與假我(三):感通的陪伴(Attunement ),支持真我茁壯,建立安全依附


長大的我們有時可能並不會知道,自己以假我在活著。因為那是我們知道的唯一生存方式,而且如此真切。
然而,一個人的生命若沒有真實為基礎開展,他與自己的關係將時常處於焦慮空虛,而與他人的互動,亦往往可能充滿不真實幻想與期待,而導致關係的挫敗。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居家常備,藝術良藥:小確幸塡色本

小確幸填色本:改善憂鬱體質、增進活力


小確幸填色本增加大腦獲得立即酬賞的機會,有助於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
小確幸填色本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審視生活中各種事項的重要性,重新聚焦於能滋養自身的活動。

主治: 倦怠、動力低落、難以專注、焦慮、憂鬱
療效:增進活力、提升專注力與秩序感、減低焦慮憂鬱等情緒困擾。
適用年齡:四歲以上(能握筆填色皆可,幼兒可將格子大)
用法:可自己單獨使用,邀請家人、朋友一同參與,效果更加。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真我與假我(二): 真我的掙扎

八開圖畫紙、粉蠟筆。

瘦弱、安安靜靜的臉龐,她拿著蠟筆低頭仔細的畫著。然後她說:「我從沒法做自己。」
「沒有頭就不用思考,不會痛苦了。」她彷彿得到了釋放。
斷了頭的人,或許該怵目驚心異常,但在她的畫面中,卻宛如只是精美的洋娃娃拔去了頭,平靜安然。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宅藝療旅行:落羽松晨間吟唱,2015.10。

真正讓人沮喪的是並非世界沒有美,而是我們看不見、感受不到世間之美。
自然從未吝於展現其美,藝術讓我們重新學習觀看、與感受。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真我(True self)和假我( false self)

純真,水彩,2014。
真我(True self)和假我( false self)是 英國兒童精神分析師D. W. Winnicott.在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概念。他用真我來描述一種自發真誠的自我感受,感到活生生,擁有真實的自我。而假我被溫妮考特視為一種防衛的門面,在極端的狀況中假我讓人感到缺乏自發性,了無生氣和空虛。
溫妮考特將認為真我根源於嬰兒初期的生命經驗,包括血液流動和肺臟呼吸,他稱之為單純的活著。在其中嬰兒創造了一個現實:一種生命是值得活著的感受。 嬰兒出於直覺自發地、非語言的姿態,若被母職所回應,則成為真我發展的基礎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依附關係:破裂與修復(二)

七歲的妞妞很開心地進入藝療室,主動拿了剪刀和圖畫紙,延續上週的剪紙拼貼創作,她顯得專注且投入。藝療師說:你好像長大了,能自己開始工作,而且很專心。妞妞說:「我今天是小姐姐,你當媽媽。」藝療師微笑,這是她與妞妞建立的暗語。
妞妞將圖畫紙對折,沿著圖畫紙的邊緣環繞著剪。剛學會運用剪刀不多久的她,享受著對工具操控感。她的手邊是一個歪歪扭扭的紙盒,那是上次藝療師協助她做的,用來盛裝剪下來的紙片。
她越剪越心急,動作和紙張失去了和諧,有些部分因而被撕扯開來,她感到挫敗,顯得急躁起來。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破裂與修復(一)



「根據依附理論 (Bowlby, 1969, 1988),安全的依附經驗需要主要照顧者持續與嬰兒的需求及心理狀態調和(attune)。神經心理學家Siegel (1999)強調父母對(嬰兒)信號的敏銳度,是安全依附的關鍵。 英國的小兒科醫師及兒童精神分析師D. W. Winnicott(1958)指出原發的母性貫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提供了對於與嬰兒調和所必要的關係性、有節奏地、及情感性的脈絡。發展是母嬰間共同創造的歷程,在其中他們共同達到了情感的同步,以支持真我(real self)的發展(Feldman, Greenbaum, and Yirmiya, 1999)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宅藝療旅行


戶外寫生是藝術創作上常進行的活動,藝療師會在特定時機將藝療的場域由藝療室拓展到戶外,以促進案主的轉化。藝療重視環境因子,戶外環境可能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進行環境轉換的時機及期程,需要藝療師針對案主的最大利益進行評估。
宅藝療(自我療育)脈絡中,將休閒生活拓展到戶外,或城市綠地、或山上海邊,特別是大自然之中,常能引發案主自我療癒的力量,稱之為宅藝療旅行
我們親暱地稱地球為母親,確實很有道理。我們從她身上孕育、成長、接受她無條件給予的一切。若能回歸大自然母親懷抱之中,將之作為過渡性空間,重新經驗她對我們的滋養、經驗與她的和諧互動、經驗與她的衝突與合解,也就可能獲得了Winnicut所說的,「再撫育(reparenting)」的經驗。

宅藝療旅行中常運用:觀察與欣賞、蒐集(不採摘)、寫生、拼貼、攝影等藝術活動,有時亦運用身體工作,增進參與者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以促發再撫育的移情關係。

在大自然中,你是否能自在放鬆、感到滋養?
我們亦可能遭遇許多限制或不如預期,你會如何應對? 是否想要控制一切或是隨遇而安?
我們能否經驗到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

母親會回應我們,但並不會總是滿足我們一切需求,於是我們學會了調整自我中心,接受她不會總是如我們所願,能學習同理尊重她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就是最初客體關係的學習,也成為我們往後人際關係發展的基石。若早期未能有適當環境讓我們學到這個部分,就可能影響往後人際關係人格的發展

讓我們時常重回自然母親的懷抱,接受她的撫育,重新長大吧!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宅藝療:從觀看開始,成為自由人

公車速寫/11°C, 台北。鋼珠筆、道林紙。


一支筆,城市速寫

結束工作回家的路,在冬夜特別遙遠,離開風城回到天龍國,已近午夜。天龍不辜負地落下幾滴雨迎接夜歸人,更添寒意。11°C的夜晚,霓虹燈仍亮著,人們衣著光鮮,周五夜的歡聚,公車仍然滿載。 
還有長長一段路啊,你試著閉目養神,但腦子還在轉,你睡不著。於是仔細欣賞著車上車下人們的樣貌,忍不住提起了筆,一轉眼,竟就到家了。

宅藝療:從觀看開始,成為自由人

你願意開始注意外界、注意自己身處的環境,你願意重新觀看、轉換視野,願意開展新的互動方式,於是你彷彿漸漸能夠自由自在轉換時空與心境
拿起一支畫筆,你將在自然而然中改變,你與環境的關係亦將改變了。

公車速寫/夜間巴士, 台北。 鋼珠筆、道林紙。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宅藝療:從觀看開始,重拾身心和諧


自我世界的關係失去和諧,就出現了療育的需要。
為了重新回到和諧平衡,宅藝療方法之一就是重新觀看,重新探尋自我與外界的關係。而素描或速寫,正是一種觀看的練習。將眼所見、心所感,藉由身體、媒材互動而表達出來。素描是一種細緻的觀察練習,而速寫則是動態感覺的瞬間紀錄。
從觀看開始,從素描(速寫)開始,我們隨時可以調整觀看世界的方式,經驗身心和諧的喜悅



真食物:水菜

前幾天有人告訴我,買了水菜卻很難吃。確實曾在超市買過水菜,亦沒有如外表那樣美味。可是在市場上遇見帶著花斗笠的大叔,談起土地和蔬菜就像講自家孩子一樣驕傲。
他說:這是京水菜,非常好吃。這是甜油菜,不是那種綠肥的喔!他說和太太都是早上現採蔬菜,所以很晚才出來賣。放在帆布上的翠綠蔬菜,真的每一株都活跳跳的。
那水菜細瘦的莖葉,飽含水分,還聞得到清爽的香氣,難以抗拒啊。
拿起今日速寫模特兒水菜,在水龍頭下輕輕洗,在海帶高湯中涮了一下,入口的爽脆、如小白菜的清甜,果然重新經驗(驚豔)了水菜的滋味。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宅藝療旅行:金山

到了天涯海角,任何煩憂似乎都輕了一些! 而島嶼人的幸運是,天涯海角其實不難到達;
岩石總是比我們更老,而海與天空也總是涵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