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在社會上生存,偽裝的「假我」是自我保護的必要,那「真我」怎麼辦呢?

透明的妳。水彩、紙
透明的妳。水彩、紙。

宅藝療課,F叨叨絮絮提起了最近發生了一些擾動心弦的事情,
藝療師與他一起從精神分析和人本的角度,分析釐清,看清楚了心結所在。
那是關於人際互動、界線、和自我價值的議題。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逃避並不可恥,很有用,還蘊含著一點智慧。



有句話說: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

我覺得逃避並不可恥,很有用,還蘊含著一點智慧。

逃避本身並不是問題,反而是一種必要的自我保護。
不能逃避,反而造成更大的問題。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我們不是因為不接納自己,才想改變嗎?

 【我們不是因為不接納自己,才想改變嗎?

正在宅藝療課中學習,朝向藝療師之路前進的女孩提出了很棒的問題。 這位女孩正在閱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卡爾羅傑斯的經典著作<<成為一個人>>

書中說道「那令人好奇的弔詭是:當我接納如其所是的自己,我就能改變。」 

我遇過好多女孩,工作非常認真,但都因為希望受到「被肯定」,害怕「被否定」,因而過度消耗自己。 他們幾乎也都出現了身心症狀,失眠、焦慮、憂鬱、甲狀腺、甚至更嚴重的疾病。 希望被肯定,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是如果期待在工作中總是受肯定,那無法操之在我,可遇不可求,必定陷入無盡煩惱。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藝療迷走】 無意識創作 :如何開啟潛意識?


Q:如何進行無意識創作?

A:不去控制。

Q:不去控制是不控制嗎?
A:放棄意識的控制,讓潛意識【自動駕駛】。
Q:如何讓潛意識自動駕駛呢?

A:回歸到當下的身體感官經驗,就能逐漸進入潛意識之流。
圖:<夏花> 單刷版畫、水彩、色鉛筆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詩, 鄭振鐸譯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親子宅藝療】不是愛不夠,而是接觸不良: 孩子安全依附嗎?

「脾氣倔降、從來很少跟我撒嬌的女兒,開始撒嬌了。」

「她不再那麼黏,都要我陪,而可以自己主動投入畫畫,當然我還是要認真欣賞~」
「她變得好有創意和想像力,講話和畫圖也變豐富了!」這是開始進行宅藝療後,媽媽的回饋。
這是當孩子從【矛盾依附】,轉向【安全依附】的變化:
不那麼黏、互動變得柔軟、願意嘗試新事物、安全感、創造力、獨立性都提升了。
宅藝療處方:【塗鴉基地】圖片:籽兒工作室分享,感謝。





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注意力不足?過動?孩子真生病了嗎?】到公園放風,如何提升專注力?




公園抓蟲尋寶,立即評估專注力
熱愛打電動的兩個小兄弟,一聽到可以到公園尋寶抓蟲寫生,馬上就放下電動,整裝準備出發。
如果戶外活動和生態觀察,還比電動更能吸引孩子,那真要謝天謝地,抓緊機會,那是可以調整專注力、過動的契機。一旦孩子3C依賴,介入將更加困難。

土壤裡藏著各種小東西:小蟲、小石頭、草根,一開始弟弟彷彿無法對焦的鏡頭,無法聚焦土裡的各種細節。哥哥則一下子就找到了各種寶貝:蝸牛、小瓢蟲、種子等等。
同在引導,提升專注
弟弟感到挫折,開始不耐煩,並且想要搶哥哥的工具和寶物,出現干擾行為。藝療師拿起鏟子,協助弟弟挖掘和觀察,「小螞蟻!」弟弟找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小寶貝,「哇,你的眼睛變亮了喔!」獲得鼓勵之下,他不再煩躁,專心找到了好多寶物:蚯蚓、小石頭、小貝殼。短短幾分鐘內,透過適切引導,弟弟升級全自動對焦的鏡頭,觀察力與專注力令人驚嘆。

專注力的發展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並不一定是疾病。
「學校老師說弟弟的注意力不集中。他看電視、打電動時候,都很專心啊。」媽媽說道。
藝療師與父母分享自身的觀察:從這公園尋寶、手足互動的小片段,或許可以推測弟弟上學時,在課堂上以及同儕互動上,可能會出現的困境。

藝療師也引導爸媽觀察孩子的轉變;從中發現孩子投入不同的活動,對於他們觀察力與專注力的影響,是如此立竿見影。以及,情緒與挫折感對於專注力的干擾不容忽視。

現代社會環境下,孩子的專注力與受挫力比過往更欠缺發展的機會。當他們習慣3C的高度刺激時,回到需要書本紙張、或聽從老師講述時,在此種低度刺激的情境下,他們自然較難以專注、感到無聊,而開始躁動、搗蛋。加上若是學習內容或方式無法引起動機(過於困難或簡單)、或是沒有能建立對老師的認同,自然就顯得相當「過動」。




觀察之後創作,一動一靜增進整合力與調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