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藝療迷走】 無意識創作 :如何開啟潛意識?


Q:如何進行無意識創作?

A:不去控制。

Q:不去控制是不控制嗎?
A:放棄意識的控制,讓潛意識【自動駕駛】。
Q:如何讓潛意識自動駕駛呢?

A:回歸到當下的身體感官經驗,就能逐漸進入潛意識之流。
圖:<夏花> 單刷版畫、水彩、色鉛筆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詩, 鄭振鐸譯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親子宅藝療】不是愛不夠,而是接觸不良: 孩子安全依附嗎?

「脾氣倔降、從來很少跟我撒嬌的女兒,開始撒嬌了。」

「她不再那麼黏,都要我陪,而可以自己主動投入畫畫,當然我還是要認真欣賞~」
「她變得好有創意和想像力,講話和畫圖也變豐富了!」這是開始進行宅藝療後,媽媽的回饋。
這是當孩子從【矛盾依附】,轉向【安全依附】的變化:
不那麼黏、互動變得柔軟、願意嘗試新事物、安全感、創造力、獨立性都提升了。
宅藝療處方:【塗鴉基地】圖片:籽兒工作室分享,感謝。





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注意力不足?過動?孩子真生病了嗎?】到公園放風,如何提升專注力?




公園抓蟲尋寶,立即評估專注力
熱愛打電動的兩個小兄弟,一聽到可以到公園尋寶抓蟲寫生,馬上就放下電動,整裝準備出發。
如果戶外活動和生態觀察,還比電動更能吸引孩子,那真要謝天謝地,抓緊機會,那是可以調整專注力、過動的契機。一旦孩子3C依賴,介入將更加困難。

土壤裡藏著各種小東西:小蟲、小石頭、草根,一開始弟弟彷彿無法對焦的鏡頭,無法聚焦土裡的各種細節。哥哥則一下子就找到了各種寶貝:蝸牛、小瓢蟲、種子等等。
同在引導,提升專注
弟弟感到挫折,開始不耐煩,並且想要搶哥哥的工具和寶物,出現干擾行為。藝療師拿起鏟子,協助弟弟挖掘和觀察,「小螞蟻!」弟弟找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小寶貝,「哇,你的眼睛變亮了喔!」獲得鼓勵之下,他不再煩躁,專心找到了好多寶物:蚯蚓、小石頭、小貝殼。短短幾分鐘內,透過適切引導,弟弟升級全自動對焦的鏡頭,觀察力與專注力令人驚嘆。

專注力的發展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並不一定是疾病。
「學校老師說弟弟的注意力不集中。他看電視、打電動時候,都很專心啊。」媽媽說道。
藝療師與父母分享自身的觀察:從這公園尋寶、手足互動的小片段,或許可以推測弟弟上學時,在課堂上以及同儕互動上,可能會出現的困境。

藝療師也引導爸媽觀察孩子的轉變;從中發現孩子投入不同的活動,對於他們觀察力與專注力的影響,是如此立竿見影。以及,情緒與挫折感對於專注力的干擾不容忽視。

現代社會環境下,孩子的專注力與受挫力比過往更欠缺發展的機會。當他們習慣3C的高度刺激時,回到需要書本紙張、或聽從老師講述時,在此種低度刺激的情境下,他們自然較難以專注、感到無聊,而開始躁動、搗蛋。加上若是學習內容或方式無法引起動機(過於困難或簡單)、或是沒有能建立對老師的認同,自然就顯得相當「過動」。




觀察之後創作,一動一靜增進整合力與調節力。





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情緒療癒】通往療癒之門的一把鑰匙

 


     「情結」(complex)是潛意識中的節點(node),由情緒、感受、意象(images)、信念所圍繞、充滿著。情結在潛意識中具有主導地位,影響了人的行為模式。~榮格

我們無從得知潛意識,但是卻可以從情緒訊號中,探尋潛意識的蹤跡。情結在潛意識中具有主導的地位,當觸碰到情結時,先出現的往往是身體感受、情緒訊號、甚至引發強烈而大量的情緒宣洩。

        因此,情緒療癒可以視為通往自我療癒之門的一把鑰匙。

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你為什麼不聽話!」~矛盾依附關係(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中的控制與情緒耗竭




「沒有所謂嬰兒這件事,意思是說,只要有嬰兒,當然就會發現母親的照料,沒有母親照料,也就沒有嬰兒。」

“I once said: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n infant' meaning, of course, that wherever one finds an infant one finds maternal care, and without maternal care there would be no infant.” 
― D.W. Winnicott。

那孩子約是中年級,看來聰明伶俐、很有主見,媽媽也很年輕,與孩子說著話。我遠遠看著,車子轟轟開著,聽不見他們說話的內容,但從動作神情看來,母子似乎 不知為了什麼事情在一來一往鬥嘴。

眼見衝突越來越高,媽媽不知說了什麼,孩子回了一句話,懷著憤怒和攻擊(和受傷要哭泣的樣子);母親也許沒有接收到孩子 受傷的感覺,被強烈的憤怒淹沒,也被激起了,不甘示弱,臉上的強硬尖銳的表情,似乎用更強硬話語反擊(可能懲罰或威脅)。我心裡暗暗一驚,才想著這孩子爬蟲類大腦(腦幹)的自我保護本能和邊緣系統應該已經被激起了,會進入攻擊(fight),逃跑(flight),凍結(freeze)的求生模式。

果然下一秒鐘,孩子舉起小小拳頭,作勢要打人。母親用手掌將拳頭包住拿下,帶著很震驚、失望和悲傷,接收到母親 的悲傷,孩子的攻擊力量也轉弱,成為自責和悲傷。之後兩人相對無語,默默坐著,直至到站,男孩先站起來,母親隨後,沒有身體接觸,兩人匆忙下車。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藝療師手記】當生命卡關時 …


今年秋暖,錯過了上山賞芒的時節。翻出舊照神遊、速寫。
想起今秋相遇的兩個個案,他們看似也都錯過了生命的時節。
敏感有藝術潛力、卻憂鬱拒學的高中女孩C。沉浸電玩、大學肄業,遲遲未進入就業市場的K君。
藝療在他們生命卡關時介入,幫助他們轉化了當下的無力和自我懷疑,看到了未來可能前行的方向。
女孩情緒穩定了,對未來生涯有了想像,用課餘時間努力投入發展自身才藝;K君積極準備履歷謀職後,不久竟也因電玩的特殊專長,被外商公司破格錄用。
生命有限,然而生命的時節,有時很難預料。如果用競爭的態度來相互比較,不僅為難了他人、也為難了自己。
找到可行的路徑,儘管路途可能曲曲折折,踏實耕耘,總是會有所收穫。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榴槤姊阿香】--自戀有病嗎?!



氤氳繚繞,正在閉目陶醉享受溫泉的眾人,忽然聽到水聲四濺,睜眼一看原來榴槤姊阿香竟搓洗著身體,連私密處也不放過。眾人驚醒,不可思議地紛紛落荒而逃上岸。
「ㄟ,在池中不要這樣搓洗。」椰子姊客氣地說,壓抑著腹內火。但她的話語似蒸發般,榴槤姊完全不為所動。
「不可以這樣。」番茄嬸大聲制止。
「怎麼不可以?」
「我很香!」
眾人吃驚地掉下巴,再也說不出話。
榴槤姊在美人湯仙境中,眾人的話語彷彿只是耳邊一縷清風。
洗浴完畢,榴槤姊上岸,開始穿戴起那華麗、閃亮的衣裳,還一邊談笑風生與剛進門的來客談天,要他們協助她穿戴。
不知情者與阿香有說有笑,「喔,這裡泡湯很好,身體會好喔。要多喝水排毒」,榴槤姊熱心提供她老湯友的經驗談。
好不容易穿戴完成,半小時的時間已過。
「大家再見!」,榴槤姊面帶笑容、精、氣、神十足地與大家告別,留下面面相覷的眾人,在摸不著頭緒的迷霧之中,竊竊私語。
******
#這類型人物很少在治療中出現,前來的多是其身邊的苦主。
「這就是我老媽/老婆/老闆,怎麼會這樣?」
「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