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破裂與修復(一)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宅藝療旅行
戶外寫生是藝術創作上常進行的活動,藝療師會在特定時機將藝療的場域由藝療室拓展到戶外,以促進案主的轉化。藝療重視環境因子,戶外環境可能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進行環境轉換的時機及期程,需要藝療師針對案主的最大利益進行評估。
在宅藝療(自我療育)脈絡中,將休閒生活拓展到戶外,或城市綠地、或山上海邊,特別是大自然之中,常能引發案主自我療癒的力量,稱之為宅藝療旅行。
我們親暱地稱地球為母親,確實很有道理。我們從她身上孕育、成長、接受她無條件給予的一切。若能回歸大自然母親懷抱之中,將之作為過渡性空間,重新經驗她對我們的滋養、經驗與她的和諧互動、經驗與她的衝突與合解,也就可能獲得了Winnicut所說的,「再撫育(reparenting)」的經驗。
宅藝療旅行中常運用:觀察與欣賞、蒐集(不採摘)、寫生、拼貼、攝影等藝術活動,有時亦運用身體工作,增進參與者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以促發再撫育的移情關係。
在大自然中,你是否能自在放鬆、感到滋養?
我們亦可能遭遇許多限制或不如預期,你會如何應對? 是否想要控制一切或是隨遇而安?
我們能否經驗到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宅藝療:從觀看開始,成為自由人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宅藝療:從觀看開始,重拾身心和諧
當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失去和諧,就出現了療育的需要。
為了重新回到和諧平衡,宅藝療方法之一就是重新觀看,重新探尋自我與外界的關係。而素描或速寫,正是一種觀看的練習。將眼所見、心所感,藉由身體、媒材互動而表達出來。素描是一種細緻的觀察練習,而速寫則是動態感覺的瞬間紀錄。
從觀看開始,從素描(速寫)開始,我們隨時可以調整觀看世界的方式,經驗身心和諧的喜悅。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蘆葦之歌
蘆葦之歌
妳在說什麼?
隨風傳遞的話語
滿山遍野
悄悄進入旅人心中
迴盪如一首歌謠
印刻在每個腳下步履
(茶壺山步道,金瓜石。2014.11)
生態治療
Howard
Clinebell著作
“ecotherapy” (1996)開創此用語,意指透過與地球健康互動的滋養所帶來的療癒及成長,主要以生態心理學(Ecopsychology)為理論基礎的治療性工作,亦稱之為綠色治療(green therapy)或地球中心治療 (earth-centered
therapy)。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考古--邱韋婷拼塑創作展
為了在居家環境之中,找到一個不受干擾的療癒性空間,往往需要從「整理」開始。而著手整理居家環境不僅是宅藝療的起點,也可能成為自我療癒的契機。在整理歷程中觸及的許多物件,喚起過往記憶,也讓人重新思考它們在現今生活的定位:或者需要捨棄、或要保留、或者處在無法決定的猶豫中;或許屬於自己的、或屬於家人、家族,甚或是所有權不清的物件。整理外在空間的同時,似乎也就同時開始重整了自身的內在世界:過往、現在、同時亦可能出現新的發想與行動,而逐漸導向未來。
就如同韋婷的創作,為了在家中整理出自己的工作室,她開始整理這個世代居住的家族老宅。她將這段時間的整理工作詮釋為「考古」。在這幾乎歷時半年的時間中,葦婷確實如同考古學家,細細檢視著自己的過往,也意外的挖掘累積著家族世代無數記憶的沉積物。這些各式樣不明的物件,或紙張、塑膠物、或是金屬,帶著歲月的痕跡與鏽蝕,喚醒的父親心中沉積的故事,促成了彼此的「對話」。韋婷更深地認識了自己的所來之處,也與父親有了不同以往的「同在」經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