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宅藝療媽媽>自己的需求與孩子的需求--嬰兒「心理的誕生」

 「有時候我們也許會懷疑: 自己到底有沒有愛眼前的這個孩子? 並不是不愛,而是用盡了方法, 卻在照顧自己和照顧孩子之間找不到平衡, 我們真得累壞了。」
客體關係心理學家 Margaret Mahler對後世最具影響的研究為:人類心理的誕生」(psychological birth)。

什麼是心理的誕生?
心理的誕生並未隨者生理的誕生的那一刻而自然到來,而是出生之後兩三年間,與母親的互動中,逐步發展而來。  
嬰兒誕生初始並沒有「我」的概念,此時母嬰處於共生階段(symboisis stage1-5m ),之後才逐漸發現母親是另一獨立於自身之外的他者。自我(self)開始萌芽,邁入分離-個體化階段(seperation-individualization stage,5-24 m),此時最明顯的現象是「分離焦慮」。

母親在共生階段是被嬰兒依附著,需求滿足的主要來源 ;

到了分離-個體化階段,母親需要時刻關注嬰兒的安全、回應嬰兒的喜悅與分離焦慮支持其對外界的探索。 直到嬰兒能在心中內化母親之穩定形象,他才能克服分離焦慮、完成個體化,達成了「心理的誕生,這亦可說是「自我(self)的誕生」!

母親在給予嬰兒生理的誕生之後,其艱鉅的任務還未達成,還需要持續催化著嬰兒心理的誕生生命初始的兩、三年,對於初為人母的女性,在身心上都是極大的挑戰。特別是現代社會中,母職面對更多複雜因素的干擾。

*此處以母親泛指主要照顧者。

Mahler, S. and Pine, M.M. and F., Bergman, A. (1973). The Psychological Birth of the Human Infant Symbiosis and Individu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2 則留言:

  1. 母職面對各種複雜因素的干擾。
    哪些複雜因素阿?
    干擾會如何呈現在孩子身上?還會如何影響孩子啊?

    回覆刪除
  2. 現代女性除了承擔母職、多數也要承擔經濟責任;且在母職與自我生涯之間尋求平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