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2018宅藝療師專長訓練 :「拼貼的療癒力」--創作日記工作坊



  拼貼(collage)源於法文collés (or découpage),意指黏貼,藝術家將紙張、纖維、現成物等黏貼於另一表面之上,是始於二十世紀初期的藝術創作的手法。papiers collés (or découpage,台灣譯為蝶谷巴特),其實即是指紙張拼貼。

立體派的藝術家如布拉克、畢卡索等,將紙張拼貼入繪畫之中,創造新的觀看視角;達達主義藝術家更大量運用拼貼與現成物於創作之中,然而他們卻企圖解構世俗既定標準與意義,以偶然及隨機的創作方式,表達對一次世界大戰的抗議以及戰爭帶來的虛無感 。這個運動也影響了後續的超現實主義。

拼貼創作是藝療工作中高度被運用的活動,多數工作者主要著眼於其簡單、容易上手,適合沒有藝術創作經驗的一般人來投入創作。
但僅是創作就能帶來療癒嗎?
拼貼在表面上是一種重組、但容易被忽略的是其同時隱含著破壞的力量。
拼貼可以重新建構意義和觀點,但在這也意味著打破現存框架。
拼貼的歷程中,創作者不斷面臨擁有與捨棄、以及如何營造環境與布局的選擇,
游移在建設與破壞、建構與解構、意義與無意義之間,就如同人生。

拼貼創作具有的複雜性與兩面性,現代主義藝術家們已給予藝療師提醒,
而如何在創作日記的框架中,運用拼貼於療育工作中?
是本工作坊中將與您一同經驗與探討的主題。

如何運用拼貼引發療癒?拼貼的療癒因子為何?
拼貼有那些常用媒材與表現方式?不同的媒材與表現方法對身心經驗有何影響?
如何對拼貼的歷程與作品進行銓釋?
拼貼創作在使用對象與時機上有何限制?


<創作日記>
資深藝療師林政宜發展的藝療工作模式,源於藝術創作中常用的藝術手札(art journal),是一種具有紀錄性質的創作。
創作日記在實務工作中已推展多年並有良好成效,自2008年開始公開發表並進行專業人員培訓。
創作日記主要技法為塗鴉及拼貼,結合意識及潛意識創作技法。
在藝療中運用創作日記,兼具簡便、安全、長效的特性。
只要能掌握核心的療育因子及工作方法,是適合一般大眾進行自我療癒、親子互動、親密關係探索、朋友交誼、及社區工作的藝療方法。


工作坊一:投入過渡性空間(transitional space)
過渡性空間是經驗的中間地帶 (intermediate area),它區分了內在現實和外在世界,卻也讓兩者在此交會。
這個不受挑戰的休憩地帶,讓個體能自由發展其幻想。終其一生,這裡的經驗可能為藝術、創造性的科學工作、宗教、和生活的想像做出貢獻。
--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 國小兒科醫生及精神分析師

過渡性空間在療育中的重要性?如何運用創作日記營造過渡性空間 ?
媒材與工具在過渡性空間中有何意義?該如何選擇適當媒材?
拼貼有哪些主要技法?可以那些其他媒材複合運用?
如何從拼貼為主的多種表現技法,探索與發展自身的獨特表達形式?
過渡性空間對於現代人紓壓與情緒療癒有何重要性?
如何運用過渡性空間協助兒童發展安全依附?

工作坊二:穿梭在幻想與現實之間--從蒐集到拼貼
與兒童有相處經驗的人,可能會發現許多孩子對於膠水、膠帶、貼紙有莫名的喜好,也可能自發地撿拾、蒐集物件、進行拼貼或重組。
與青少年工作者,也可能發現許多排斥創作的青少年,會從蒐集與拼貼之中得到樂趣。
拼貼與蒐集其實在同一歷程之中。拼貼創作的歷程,並非始於拼貼之活動,而其實是從觀看與蒐集開始。
拼貼為何能引發兒童及青少年投入?
拼貼歷程在心理成長上有何意義與重要性?
我們可以如何回應與引導這些行為?
創作者著眼於何處?蒐集了什麼? 不僅反映了其現實生活,也同時映照出其內在的幻想。
拼貼可以讓我們有意識地觀看外在現實,而後引領我們進入潛意識的幻想與象徵的國度。
穿梭在幻想與現實的中間地帶,我們於是有機會在其中沉思自身的問題,完成生命中未竟事務。

時間:
工作坊一: 投入過渡性空間(transitional space)
台北 8/18(六)10:00~16:00
台中 8/14(二)10:00~16 :00


工作坊二: 幻想與現實之間
台北 9/15(六)10:00~16:00
台中 8/28(二)10:00~16 :00



帶領者:
許家綾 (專業藝術治療師)
美國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藝術治療碩士
無限天堂藝術治療部落計畫召集人及督導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合格
前台中法院家事庭專業調解委員
前勵馨基金會特約藝術治療師
前台北市中山女高輔導老師
《青少年藝術治療》中譯者

合適對象:
  1. 一般大眾紓壓及自我成長。
  2. 有意學習藝術療育之家長、教師、及社區工作者
  3. 有意申請藝術治療研究所學生、藝術療育師基訓先修課程、宅藝療師培訓學員
  4. 美術、教育、心理、社工等專業工作者自我照顧及成長。
上課方式:
工作坊採體驗式學習,以精神動力、客體關係、人本主義、現象學、發展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為學理基礎,將包括講述、創作及個別引導。

本工作坊研習範圍同時包含「藝術治療專業訓練研習地圖」中的幾個部份:
藝術治療概論及體驗。
媒材應用與表現技法()
詮釋與分析(基礎一)
兒童及青少年藝術治療。
啓發式美術教育。
敘事創作(一)




報名:7/7開始線上報名
填完後請寄回,等候e-mail繳費通知,繳費期限通常為35日。報名後3天如未獲通知,請來信詢問。
附註:
講師不會在團體中暗示或明示成員進行深度自我揭露,也不會在團體中對成員進行圖像分析,以保護成員之個人隱私。

在團體中講師會以拍照或攝影方式記錄部份歷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